商业综合体的含义以及必要性

商业综合体的含义

商业综合体源自“城市综合体”的概念,但两者有着明显区别。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、办公、居住、旅店、展览、餐饮、会议、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,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、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,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、高效率、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。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,融合商业零售、商务办公、酒店餐饮、公寓住宅、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“城中之城”功能聚合、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。

商业综合体的必要性

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生活服务业配置的重点,随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,商业综合体逐渐由商业中心向生活方式中心转型、由以零售为核心向以文化休闲消费为核心转型、由方便消费向沉浸式消费体验转型。

商业综合体组合多种生活性服务业态,承担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,是除蔬菜零售、便利店、早餐、配送等小型生活性服务网点之外,是城市生活性服务业配置重点,也是维护和建立良好社区生态的重点。商业综合体形态多样,包括购物中心、传统商业街区、以及以超市、百货店、规范化社区菜市场等为核心,组合周边店铺形成的综合体等。

商业综合体

2

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

由商业中心逐渐向生活方式中心转型,从经济发展规律看,当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消费者用于文化、健康、休闲的消费将大为增强开始步入体验消费时期。例如2018年北京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,北京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20%,已经达到最富裕的标准,完全步入体验消费时期。

居民的消费结构随服务消费、文化消费、休闲娱乐消费等非商品消费比重加大,商品消费的主体地位在逐渐丧失,主流消费内容由“商品消费”转向“体验型消费”。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逐渐由商品消费中心向商品消费与服务、文化、休闲、娱乐等,融合的集商业中心、服务中心、文化中心、交往中心、休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中心转型。

生活方式中心按生活方式组合业态、品牌和功能格局,满足居民社区内日常购物、交往、休闲、活动、文化、健身等多元需求,集商业中心、服务中心、休闲中心、交流中心、文化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,体现区域宜居水平。生活方式中心以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式消费为运营核心。消费环境宽松宜人与居住区相对分离,社区居民可以在此享受高品质休闲生活。规模体量按服务区域具体条件量身配置。

3

商业综合体的文娱消费核心转型

“云消费”时代来临,消费者通过手机、IPAD等终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。时间以及地点不再成为消费的障碍,传统社区商业综合体的一站式满足不再是优势。购物实体消费需求在不断缩减,文化、休闲、艺术、娱乐等体验型消费需求的比重则越来越高。

2018年全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26元人民币,占人均可消费支出的 11.2%;2018年演出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514.11亿元,较上年增加5.03% ;2018年大麦网APP端月均活跃人数达237.3万人,月均使用次数达2165.4万次,月均使用时长达89.9万小时。

居民文化消费频次、规模增大,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。社区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,文化艺术等体验业态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旋律,增加体验业态,强化文化休闲功能,增加文化、艺术类消费已成为社区商业综合体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。

商场

4

商业综合体沉浸式消费转型

人们对社区商业的需求变化

人们对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的需求也发生变化。从方便消费和简单的购物,到追求文化性、体验性、艺术性、沉浸式等消费环境的体验,追求更多能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交空间。轻松愉快、具有情境、乐趣、互动性强的沉浸式消费环境,可以使人身临其境,产生共鸣,激发对环境氛围所表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,增加归属感,产生消费欲望。对消费环境进行沉浸式主题化包装,打造主题沉浸式消费环境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休闲、社交的空间成为社区商业综合体更好满足消费需求、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。

5

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与挑战

资源过剩与不足并存

北京市社区商业综合体配置以街道为单位,梳理各区社区商业综合体资源,多数城区社区商业综合体规模总量达到配置标准,但从各街镇具体指标看,社区商业综合体在各街镇分布并不均衡,资源分布过剩与不足并存。尤其是中心城区外的其他城区,新城区商业资源相对集中,其他街镇很多因人口分布分散,或居民消费力不强,存在社区商业综合体严重不足的问题。

整体品质有待提升

近年来城市规划社区商业综合体配置指标时,更多关注的是社区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和规模,对于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品质标准提及较少。以传统零售为主,业态和品牌结构待优化。总体看商业综合体多以传统零售业态为主 ;品牌结构以大众传统零售品牌为主,同时大部分传统商业设施业态和品牌结构相对传统,业态和品牌的时尚化、艺术化、体验化水平仍有待提升,环境品质有待优化和提升。

综合超市、传统百货店、传统商业街等为主体的社区商业综合体仍发挥着重要作用,大部分传统商业设施建设时间较早,软硬件设施相对陈旧,限于原有建筑结构,设施环境品质提升难度较大。近年虽有一定改善,但消费环境的文化性、艺术性、时尚性、互动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商业综合体设计

6

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的走向

因地制宜-合理规划商业综合体配置

各乡镇社区商业综合体配置应逐渐向城市(城镇)社区标准看齐,各乡镇至少设1个社区商业综合体,同时承担乡镇商业中心功能,具体规模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酌情配置。乡镇应选择靠近公交站点、交通便捷、可达性好的区域,发展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。

建议集邮局、派出所、银行、餐饮、购物、当地特色产品的展售、旅游服务中心等多元功能于一体,一站式满足乡镇居民多元消费需求,同时承担当地旅游服务中心功能,并为当地居民提供特色产品展销平台,促进当地特色产品外销。

农村地区商业按居住人口规模配建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,替代社区商业综合体功能。新建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优先配置大众餐饮、生鲜菜店、超市(便利店)、末端配送、维修、美容美发等基本服务功能。

统筹各区资源-完善商业综合体布局

各个城市统筹各区现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连锁超市、百货店、购物中心、商业街、规范的社区菜市场为核心店,整合周边的小型商业项目,形成以连锁超市、百货店、购物中心、商业街、规范的社区菜市场为核心的社区商业综合体,以现有商业资源为基础完善各区县社区商业综合体布局。新建住宅区预留充足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用房,有序开发建设。

新建住宅区包括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,以及廉租房、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,均按不低于总建筑面积10%的规模预留集中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商业用房,并探索与街道共建,与社区图书馆、社区文化体育设施、派出所的报警点等其他市政设施一体化考量。新建增补的社区商业综合体,需根据街镇发展和人口增加节奏,逐渐发展建设。

优化升级-全面提升商业综合体品质

引导现有商业综合体按生活方式中心的模式优化升级,并选择高品质社区,打造社区商业综合体示范店,优化业态与品牌结构,置换消费类型。在保障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基础上,优化社区商业综合体的业态结构,减少传统零售业态比重,增加文化艺术融合体验型业态。优化品牌结构,突出时尚化、个性化、体验化,提升潮牌、文创品牌、设计师品牌比重,推社区商业综合体品牌更新。

引入多种消费融合、复合化、浸入式消费模式,强化消费体验,引领现代生活方式。增加社交空间,打造高品质社区会客厅。深入挖掘社区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空间潜能,设置小型活动广场、小型露天剧场、参与性游乐空间、小型开放式的展厅等活动空间,引进时尚书店、书吧、茶室、咖啡厅等具有社交功能的门店,设计安排各类讲座和社交互动的场景,营造艺术化、时尚化的格调,和沉浸式、场景化的体验,打造优质的生活和社交空间。

 

商业综合体的布局

 

 

免责声明:

图片文案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
标签
商业综合体

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s